科达风采

Keda elegant appearance

河南科达教育集团,创建于2001年,是集教育投资、教育管理、教育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实体型、创新型、科技型教育集团。

科达教育

浚县科达学校(南校区)孙钰尧家长李士娟:芒种时节忆往事

2023-06-06

概要:

    “布谷布谷——”早晨四点,伴着布谷鸟的啼叫,天已经亮了。春争日,夏争时,尽管此时的天气已经非常炎热,可对于农民,时间却异常宝贵,没有人舍得多睡片刻。
    芒种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。玉米、花生、大豆该播种了,小麦熟了,需要抢收。每每忆起小时候,都觉得在校园里学习的时光是那样惬意。因为不上学的时间都要下地。这个时节头上顶着毒辣辣的太阳,跟着大人一起种玉米、花生,点豆子,大人拿着锄头刨坑,我们小孩子则挎着篮子丢种子,种下的种子怕踩,所以得倒着走。在密密的麦垅里倒着走,边走边丢种子,丢得不准得挨吵,走慢了也得挨吵,头上是火球似的太阳,汗滴禾下土那是常态,这时能有一阵风吹过,那简直就是最爽的事情了。累了,能得到允许到树荫下喝口水,歇一会儿,听妈妈讲一讲田间野草的知识,是忙碌中最大的乐趣。
    种完玉米过不了多久,就该收麦子了。记得小时候一到收麦子,要好的几家人都会一起干活儿。每人一把镰刀,一字排开,向无边的金黄麦浪进攻,三马车“突突突”不停地响着,穿梭在麦田和打麦场之间,汗水落在地上也没人顾上擦一把,我和堂姐像两个小尾巴,也拿着一把镰刀,大人们在这头儿割,我们就跟着在这头儿割,一会儿大人们到了地那头儿,我们又跑到那头儿去,一边听他们说话一边观察他们的动作。小麦在大人的手里好乖啊,一镰刀下去,倒下一大片,大手一搂,整整齐齐地倒在一起,没有一根乱的。农民的看家本事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下来的。
    这时候的麦子全熟了,炎热的天气和毒辣的太阳是上天送给农民最好的礼物,如果天气不好,或者收割不及时麦子就会发霉,或者撒到地里收不起来,所以往往割麦时男女老少齐上阵,整个村子里找不到一个闲人。
    地里的麦子割完了,还需要打麦,也就是脱粒。打麦时,妈妈拿着大叉往打麦机里不停地送着麦子,我负责撑袋子接麦粒,爸爸把接好的一袋袋麦子搬上车,拉回家。奶奶则在地里捡没拉干净的麦头儿,争取颗粒归仓。月光里、星空下,是打麦机、拖拉机的轰鸣声和人们忙碌的身影,在那个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年代,这样的忙碌得持续整整一个月。人们的脸上、头上,全都黑乎乎的,甚至吐出一口痰都是黑的,可那股高兴劲儿是藏不住也无需藏的。
    中国人的浪漫是刻在骨子里的,以前的人们明明那么忙,却还有很多的风俗习惯流传下来。如在皖南地区,用新收的麦面捏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等形状的花馍,以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,即为安苗。在南方,有吃君踏菜、煮青梅的习俗,三国时有“青梅煮酒论英雄”的典故。贵州的侗族有打泥巴仗的习俗,新婚的夫妇由好友陪同,边插秧边用泥巴互扔,谁身上的泥巴最多,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。在江西地区还保留有送花神的民间祭祀习俗……
    芒种,收获着喜悦,播种着希望,传承着勤奋。这些浪漫的习俗一代代传下来,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的勤劳、乐观和创造力。

咨询热线

0392-2260818

版权所有 © 河南科达教育集团    豫ICP备20021293号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郑州     本网站已支持IPv6     营业执照

版权所有 © 河南科达教育集团

豫ICP备20021293号 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郑州

本网站已支持IPv6     营业执照